(相关资料图)
两个关键词“专识”“通识”,专识即专业知识,而通识就是大家都知道的,但有引申意义,即适合当下情况而言,即当前的背景大环境。不具备通识,则专识无以用。“其例若王安石,欲行其意而托于古,注《周礼》,作《字说》,其文章亦傲睨汉唐,如此可谓有专门之学者矣,而卒以败者,无通识,并不周知社会之故,而行不适之策也。”通识,其实不简单,审其时势亦是通识。通识,可以说是专业知识运用并得以取效的条件或前提。其中有邵西的一段话,颇有意思。“邵西曰,国文者,具清切之艺能,述通常之言事,曲曲写之,能尽其妙,一也。得文章之意味,观古今之群籍,各审其美而靡所阂,二也。今之教者学者皆不然。长,今之所谓通也。异,今之所谓奥也。其实所谓长者,堆积冗复而已,堆积冗复,不得谓之通;所谓异者,佶聱闷涩而已,佶聱闷涩,不得谓之奥。至于为求学之阶梯,将以观古今之群籍,亦无知与无能焉者矣。”历史的学习,“历史者,观往迹制今宜者也,公理公例之求为急。一朝代之久,欲振其纲而挈其目,莫妙觅其巨夫伟人。巨夫伟人为一朝代之代表,将其前后当身之迹,一一求之至彻,于是而观一代,皆此代表人之附属品矣。观中国史,当注意四裔,后观亚洲史乃有根;观西洋史,当注意中西之比较,取于外乃足以资于内也。”地理的学习,“地理者,空间之问题也,历史及百科,莫不根此。研究之法,地图为要;地图之用,手填最切。地理,采通识之最多者也,报章杂志皆归之。报章杂志言教育,而地理有教育之篇;报章杂志言风俗,而地理有风俗之章。政治、军事、产业、交通、宗教等等,无一不在地理范围之内。”妙在一以贯之
关键词: